太倉市第一中學
秒
江南文化名校--太倉市第一中學原名太倉縣中學,創建于1907年。前身是清朝太倉州考試院,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優良辦學傳統的江蘇省重點中學。
學校占地面積73畝,有45個教學班,其中初中35班,高中10班,師生員工近三千,規模為全市中學之最。
市一中作為太倉市首批常規管理一級合格學校,近年來榮獲了江蘇省"雙基"先進集體、省德育先進學校、省優秀家長學校、省"手拉手,獻愛心"先進集體、蘇州市文明單位、市愛國衛生先進單位、市關心下一代先進集體、太倉市首次初中教育質量綜合評估第一名等榮譽稱號,曾榮獲共青團中央授予的"活躍的中學生活"錦旗。
學校確立"勤奮、求實、文明、進取"的校風,倡導"愛、嚴、實、新"的教風,教師們師德高尚,學識淵博,愛生如子,樂于奉獻。有著雄厚的師資力量,有特級教師、中學高級教師33人,中學一級教師76人,有一大批愛崗敬業、脫穎而出的青年教師。
學校大力推進素質教育,弘揚"好學、善思、刻苦、踏實"的學風。自恢復高考以來,曾先后奪得太倉市、蘇州市19個高考狀元。近年來,在全國、省、大市各級各類學科競賽中,又有數百人次獲獎。
學校重視特色教育,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活動,人口教育、家庭教育指導、依法治校,努力構建素質教育三元整合管理模式,已逐步形成一中特色。以紫藤藝術團為代表的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是素質教育的又一特色。
學校大力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,并形成了以"三古三特三中心"為內容的名校特色:以明代"洞庭分秀"碑和清代太倉州試院碑為主的古碑,以600歲明代紫藤為首的古樹名木群,以"二十四史"為代表的線裝古籍;硬筆書法、弇山文學社、三元整合德育管理系列自成特色;"美孚語言中心"、"計算機中心"、"多媒體制作中心"等一批現代化教育設施已初具規模。
學校的環境育人收到了很大的實效,教育質量明顯提高,學校在市內外享有良好聲譽!度嗣袢請蟆、《解放日報》等十余家新聞單位予以報道,成為太倉市教育現代化的一個窗口。
學校占地面積73畝,有45個教學班,其中初中35班,高中10班,師生員工近三千,規模為全市中學之最。
市一中作為太倉市首批常規管理一級合格學校,近年來榮獲了江蘇省"雙基"先進集體、省德育先進學校、省優秀家長學校、省"手拉手,獻愛心"先進集體、蘇州市文明單位、市愛國衛生先進單位、市關心下一代先進集體、太倉市首次初中教育質量綜合評估第一名等榮譽稱號,曾榮獲共青團中央授予的"活躍的中學生活"錦旗。
學校確立"勤奮、求實、文明、進取"的校風,倡導"愛、嚴、實、新"的教風,教師們師德高尚,學識淵博,愛生如子,樂于奉獻。有著雄厚的師資力量,有特級教師、中學高級教師33人,中學一級教師76人,有一大批愛崗敬業、脫穎而出的青年教師。
學校大力推進素質教育,弘揚"好學、善思、刻苦、踏實"的學風。自恢復高考以來,曾先后奪得太倉市、蘇州市19個高考狀元。近年來,在全國、省、大市各級各類學科競賽中,又有數百人次獲獎。
學校重視特色教育,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活動,人口教育、家庭教育指導、依法治校,努力構建素質教育三元整合管理模式,已逐步形成一中特色。以紫藤藝術團為代表的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是素質教育的又一特色。
學校大力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,并形成了以"三古三特三中心"為內容的名校特色:以明代"洞庭分秀"碑和清代太倉州試院碑為主的古碑,以600歲明代紫藤為首的古樹名木群,以"二十四史"為代表的線裝古籍;硬筆書法、弇山文學社、三元整合德育管理系列自成特色;"美孚語言中心"、"計算機中心"、"多媒體制作中心"等一批現代化教育設施已初具規模。
學校的環境育人收到了很大的實效,教育質量明顯提高,學校在市內外享有良好聲譽!度嗣袢請蟆、《解放日報》等十余家新聞單位予以報道,成為太倉市教育現代化的一個窗口。
網友評論:(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,與本站立場無關。
【發表評論】